求包養經驗【郭沂】學步孔子所——八十年月側記

作者:

分類:

學步孔子所

——八十年月側記

作者:郭沂

來源:作者賜稿儒家網發布

時間:西元2023年12月22日

曲阜師范年夜學孔子文明研討院的前身為孔子研討所,人們習慣稱之為孔子所。

 

1984年7月,我在本校歷史系本科畢業后,就被分派到一年前成立的孔子所任務。時任所長為《齊魯學刊》主編劉蔚華老師,副所長由歷史系傳授李啟謙老師和駱承烈老師擔任。也就是說,三位所領導都是兼任。專職人員只要歷史系77級留校的楊佐仁和79級留校的嚴茜子兩位老師,我是第三位。半年之后,也就是1985年頭我即赴上海參加由教導部(當時叫國家教委)主辦、復旦年夜學中文系承辦的“全國高校古籍收拾講習班”,為期一年。1990年9月,重返復旦園,在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這樣滿打滿算,我在孔子所只待了6年時間。假如扣除在上海進修的那一年,只包養金額要5年。時間雖然不算長,卻是我性命中極其主要的一環。恰是在這片學術家園里,我蹣跚學步,雖難掩愚笨稚嫩,然亦彌足自珍。適逢孔子文明研討院成立40周年慶典,故略述數端以賀之。

 

一、校  書

進職孔子所之后,我接收的第一個科研任務,是點校收拾清人孫星衍的《孔子集語》。據駱承烈老師交接,這是山東省古籍收拾項目。作為初出茅廬的老手,我頓感責任嚴重,暗下決心必定要高質量地完成這項任務。

 

 

《孔子集語校補》書影

 

但是,收拾《孔子集語》并不是一包養價格件不難的工作。和普通古籍分歧,《孔子集語》為積少成多之作,一切文字都來自其他典籍,這就需求就所引典籍原書的分歧版本進行校讎。這些典籍極其龐雜,正如嚴可均《孔子集語序》所說:“群經傳注、祕緯、諸史、諸子以及唐宋人類書,巨篇只句畢登,無所往取。”不僅這般,此中許多典籍難以查找。可以想見,這項任務之眾多與困難!為此,我跑遍了諸如北京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的前身)、山東圖書館、浙江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躲書樓等許多有名圖書館。記得在復旦進修期間,經常到教室閱覽室查閱古籍,有位姓徐的女老師則不厭其煩地為我搬來搬往。一向到現在,每當我想起她,心中依然充滿著感謝之情。

 

當然,收獲也是超越預料的。在此之前,雖然我也學習過諸如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校勘學、文獻學、目錄學、版本學等方面的知識,但那畢竟是紙上談兵,只要在實際運用的時候才幹真正把握。可以說,收拾《孔子集語》的過程為我日后的研討任務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我經常對學生們說,進步古籍閱讀才能最笨也是最有用的方法,是點校一部古書。這是用汗水換來的經驗。

 

更為主要的是,這項任務迫使我從頭審查《論語》之外晚期文獻中保留的大批有關孔子言行的記載。

 

如所周知,在疑古思潮的安排下,學術界主流觀點認為,這些記載大略出自后人的假托,不克不及作為研討孔子的信史,而人們所公認的孔子言行錄,只要一部《論語》。更有甚者,朱維錚傳授提出《論語》一書到了漢代景武之際才結集成書,所謂原始結集包養違法一事子虛烏有,也就是說《論語》的靠得住性也值得懷疑。

 

但是,我在收拾《孔子集語》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不那么簡單,因為其所輯錄的部門史料和《論語》的記載是可以相互印證、彼此補充的,假如我們承認《論語》是靠得住的,就必須承認《論語》之外的部門孔子言行錄也是不容置疑的。由此,我對《論語》以及《論語》之外典籍中有關孔子言行的記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和研討,發現《論語》確為先秦舊籍,是孔門門生對“孔子應答門生、時人及門生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加以論撰收拾、輯錄而成的,出自孔子再傳門生之手。由于孔後輩子眾多,當時存在若干分歧的《論語》。也就是說,《論語》的原始形態是許多種分歧的筆記簿本,或許說是許多種分歧的書,而不是一部書,也不是統一本書的分歧傳本。這些文字,后來我稱之為“《論語》類文獻”,它們恰是各種晚期典籍中孔子言行錄的主要來源,其價值應與今本《論語》八兩半斤,都是研討孔子的相當靠得住的史料。二十世紀九十年月以來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躲戰國楚竹書、王家咀戰國楚墓竹簡等戰國竹簡中含有大批不見于今本《論語》的《論語》類文獻,完整印證了這種推斷。

 

《孔子集語》卷十五為《遺讖》,收錄了漢代讖緯書中的有關記載。對我來說,這部門的文字極其晦澀難懂,只好致函讖緯學專家鐘肇鵬師長教師。當時鐘師長教師已經六十開外,但他并沒有拒絕一位來自處所院校青年學者的乞助,認真審校了這部門文稿,讓我銘感不已。

 

鐘肇鵬(1925-2014),哲學史家,文獻學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討所道教研討室主任、學術委員、研討員,中華孔子學會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孔子集語》的點校收拾任務完成于1987年,但由于種種緣由,一向到1998年才以《孔子集語校補》為題由齊魯書社出書。當時只印了一千冊,現在已經很難見到。盡管這般,此書還是惹起了一些學者的留意。李澤厚師長教師曾表現,他常用這本書。李零師長教師也向我提到,他最後是通過這本書才了解我的。

 

好在以此書為基礎從頭收拾的《孔子集語校注(附補錄)》被中華書局納進《新編諸子集成續編》于2017年出書。同年,由我在孫書的基礎上編撰的《子曰選集》亦由中華書局出書。這是后話。

 

二、屬  文

 

點校收拾《孔子集語》是命題作文,并非自愿選擇,而我最年夜的興趣在于理論問題。

 

本科時期,我就酷愛舊學,尤其儒家經典。為了學好經典,還特別到中文系旁聽了現代漢語課。不過,這些都算是業余愛好,不克不及計進成績。在本系正式課程中,尤愛郭克煜老師的中國歷史文選。這門課一共開了三個學期,此中兩個學期我的成績都是名列全班第一。除此之外,我最感興趣的課就是劉蔚華老師夫人楊大哥師的心思學和陳信泰老師的教導學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很天然地就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了,本科畢業論文《孔子的感情理論和感情教導思惟》就是明證。此文后來刊于《東岳論叢》1986年第3期,指導老師恰是陳信泰老師。

陳信泰(1927年生),教導學家,曾任曲阜師范年包養網VIP夜學教導科學研討所所長,曲阜師范年夜學學術委員會及學位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教導學會副會長、理事長。

 

沿著這個思緒,我到孔子所之后寫的第一篇論文即是《孔子的思維結構及其對中國傳統思維方法的影響》。或許由于過往有必定的積累,此文我只花了一周時間就完成了,隨后刊于《齊魯學刊》1986年第3期。此文責任編輯王鈞林老師告訴我,是全文照發,一個字也沒改。

 

令我不測的是,不久之后在《求包養網單次索》1987年第4期和《新華文摘》上讀到《紅旗》雜志社(《求是》雜志前身)周溯源師長教師的《近年來關于孔子研討的新進展》,我這篇小文赫然在列!周師長教師的綜述共分為四個部門,此中前三部門的標題分別為《對孔子及孔子思惟總的評價》《關于孔子思惟體系的焦點問題》《孔子的政治思惟》,介紹了諸如匡亞明、張岱年、嚴北溟、蔡尚思、陳景磐、任繼愈、蘇淵雷、龐樸等名家的觀點。第四部門的標題則與拙作題目一字不差,并且只介紹了拙作一篇的觀點。這讓我備受鼓舞,極年夜地增強了從事學術研討的信念!

 

以上兩文幾乎同時註銷,標志著我開始步進學術界。

 

隨著改造開放時代的來臨,一股文明熱敏捷席卷全國,作為一名時刻關心著平易近族前程和社會進步的青年學者,我天然不克不及置身事外。八十年月的文明熱重要是圍繞著文明史、傳統與現代、中國與東方等議題而展開的。與此分歧,我對文明現象背后的東西更感興趣。文明是若何產生的?我在刊于《哲學研討》1989年第4期的《從文明天生機制看中國文明的構成與演變》一文中提出了本身的見解:“我們說文明是人創造的,這只是籠統的說法。更確切地講,應該為文明是人腦效能的外化。我認為,一切文明,不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力文明,都是人腦效能的外化。人腦的重要效能是認識和思維,文明的產生就是這些效能外化的結果,或許說就是這些效能的具體實現。”

 

至于中西文明的分歧,依然受制于各自的思維方法:“作為人們最經常應用的交通東西,文字對思維無疑有著不成低估的影響。東方語言的書寫情勢是字母文字,這種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僅僅表音;也就是說,它完整割斷了與抽像的直接聯系,是一種純粹的記錄語言的符號。這種純粹記錄語言的字母文字頻繁地、廣泛地安慰人們的年夜腦,就逐漸地構成了東方人長于語言思維的特點,使之語言思維特別發達。而漢語書寫符號是方塊漢字,它不僅表音,並且還能表形、表意。這種音、形、意相互聯系的文字,為抽像思維供給了便利的東西,使中國人長于抽像思維。”所以“文字影響思維方法,思維方法又會進一個步驟影響文明風格。中西文字和思維方法的分歧,使中西文明表現出各自的獨特風貌。”(《文字·思維·文明——一個中西比較的嘗試》,《東岳論叢》1988年第3期)

 

既然思維這般主要,我的研討重點逐漸轉移到年夜腦任務機理,并為此查閱了大批文獻資料,觸及哲學、語言學、心思學、腦科學、神經心理學等學科,而1981年諾貝爾心理學、醫學獎獲得者羅杰·渥爾考特·斯佩里對年夜腦半球的研討曾給了我許多啟發。結果問題越來越多,我的摸索也一發不成整理。竟為此投進了數年的時間和精神,寫出了十幾萬字的論文。但是,由于這類論文很難發表,而對于這個領域我又不是半路出家,所以除了幾篇刊于內部學術刊物《思維科學通訊》之外,正式發表的僅有《青島年夜學學報》1990年第1期的《從頭考核思維、認識、意識諸問題》一文。

 

那么,思維背后的東西是什么?或許說思維是把什么轉化為文明的?那必定是一個客觀的、潛在的世界。鑒于此,我勾畫了一幅粗略的草圖,描繪出三個自上而下的世界,即安閒世界、思維世界和文明世界。后來隨著我對中西哲學的清楚,意識到所謂安閒世界就是本體,是形而上學所探討的對象。這就是我的道哲學的雛形。

 

那幾年,我經常請教本校頭號心思學權威李國榕老師,但也時有爭論。有一次我提出,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和抽像思維的二分法有問題,抽像思維分歧邏輯嗎?不是一種邏輯思維嗎?寫詩是不是用抽像思維?這種思維不抽象嗎?不是一種抽象思維嗎?所以我主張用符號思維/語言思維來取代抽象思維/邏輯思維,以與抽像思維相對應。但李老師年夜不以為然,說:“你連心思學最基礎的概念都不懂,還研討什么心思學!”但他的批評并沒有驅散我心中的疑云,也沒有讓我放棄本身的見解,反而讓我加倍堅信,越是常識,能夠問題越年夜,給學術形成的誤導也越深。

 

回看40年的學術生活,基礎上是在文獻、文明、中國哲學史和哲學四個領域展開的,而我對這四個領域的研討,居然都始于八十年月的孔子所。猶如一棵樹,生根于孔子所,其后只是成長和開枝散葉的過程。

 

三、進  修

 

“全國高校古籍收拾講習班”畢竟是教導部主辦的,教師陣容特別強年夜,所開課程也堪稱齊全:文字學,裘錫圭師長教師;音韻學,唐作藩師長教師;訓詁學,許嘉璐師長教師;版本學,黃永年師長教師;文學要籍,葛兆光師長教師;歷史要籍,劉乃和師長教師;哲學要籍,樓宇烈師長教師;班主任則是周祖謨師長教師。

 

當然,我特別愛護這次學習的機會。雖然這個班的刻日只要一年,但學員們卻遭到了非常系統的訓練,夯實了古籍基礎。

 

但是,在這一年中,我最年夜的收獲并不在于此,而是聆聽各種各樣的講座。上海本來就有海派的底蘊,改造開放以后,日漸重現國際年夜都會的風貌,而復旦時任校長謝希德傳授早年留學american,思惟開放,視野廣闊,銳意改革,兼容并包……這一切培養了復旦園寬松不受拘束的學術氣氛——學術講座輪番登場,各種思潮交相輝映,令人目炫繚亂。如實地說,我的思惟遭到了強烈的沖擊,內心遭到了極年夜的震動,其情況不亞于劉姥姥進年夜觀園,以致于伴侶們說我變了,似乎換了一個人。

 

結束復旦時光回到曲園,正碰上學校組織的全校研討生新年茶話會,在座的有校、系領導,全校研討生導師和全校研討生。不知誰喊了一句“郭沂剛剛從復旦歸來,請他介紹一下復旦的情況”。我站起來劈頭就說:“當我跨進曲阜師年夜的年夜門,覺得歷史似乎發展了一百年,甚至二百年……”話音未落,空氣陡然緊張起來。只見程漢邦校長最基礎坐不住了,著急地說“郭沂說的不對”,然后心思學研討生孫思進(后更名孫時進)站起來年夜聲反駁我。他說:“復旦的學生是一天24小時,我們也是一天24小時……”我立即打斷包養網評價他:“是的,我們和他們都是一天24小時,但在這24小時里我們和他們干的工作紛歧樣!例如我們的政治學習是讀報紙,這是對待文盲的方法,但他們采用的是學術報告!”眼看孫思進抵擋不住了,教導系的其他研討生參加了戰斗,而歷史系的研討生則替我辯護,兩軍對壘,好不熱鬧。現在看來,我當時是多么老練、多么欠亨情面圓滑啊!但,我心真誠!那一年,我23歲。

 

這個年齡的我,特別喜歡趕時髦,除了穿喇叭褲、留長發之外,還在上海學會了“師長教師”這個詞,用來表現對年高德劭的老師的尊敬。回曲園后,我便有樣學樣,見老師就稱“師長教師”,也不論人家喜歡不喜歡,習慣不習慣。但李啟謙老師立即流露不快:“我是你的老師啊!你怎么稱我‘師長教師’呢?”但是,“師長教師”這甜心花園個曾經被貼上舊社會腐敗文明標簽的稱呼在沉靜了數十年之后,還是從頭為全社會所接收。開風氣之先的,當為八十年月中期的上海,然后我把它帶到了曲園。

 

四、讀  研

 

本科的時候我就很用功,為的是考研。當時我讀的是歷史系,但愛好卻在古漢語。轉系不成,只好到中文系旁聽。更有甚者,我固執地報了北年夜中文系音韻學專業研討生,導師是唐作藩傳授。無奈當時的體制并不鼓勵跨專業,除了政治和外語,一切考試科目所有的是中文系的,對我很晦氣,所以名落孫山是沒有懸念的。多虧在李毅夫等老師的極力推薦下,我有幸被分派到孔子所任務。

 

盡管這般,讀研之夢并未了斷,而本校歷史系1985年文獻學招生計劃則幫我實現了這個夢想。這是歷史系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招收文獻學專業研討生,導包養甜心師為郭克煜老師、李毅夫老師和駱承烈老師。在錄取的八位同學中,除了武野春和金家詩遠道而來之外,其他六位都是本系畢業生。此中梁方健、陳東和我分別為七八、七九和八零級畢業留校任務的,為在職研討生,楊朝明、建築軍和張友臣則是八一級應屆生。這一屆研討生報到時間為1985年9月,但由于“全國高校古籍收拾講習班”尚未結束,所以我包養一個月和一路參加這個班的陳東推遲了一個學期才正式開啟研討生生涯。參加這個群體后,我和陳東便被其他同學戲稱為“上海幫”。

 

三位導師各有所長,郭老師的文字學、李老師的音韻學、駱老師的考古學,都極其高深,使我們受用無窮。

 

或許由于郭老師單獨生涯,加之他為人隨和,愛徒如子,我們八位同學似乎和他更親近一些。那段時間我們可以隨時收支郭老師的家,到了飯點就一路做飯吃飯,一點兒也不見外。

 

和那個時代的許多導師一樣,郭老師的教學方法以聊天為主,在潤物細無聲中,打開學生的眼界,晉陞學生的程度。和郭老師的聊天是雙向的,是無拘無束、不受拘束安閒的,我們會毫無顧忌地質疑甚至反駁他。至于交談的內容,則海闊天空,無所不包。或許由于我比較不難接收新思潮,所以經常談一些分歧主流的設法,郭老師不單不以為意,反而聽得津津樂道。記得他評價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郭沂有思惟!”

 

郭老師對每一位同學都很是關心。我的《孔子集語校補》脫稿后,他不單仔細審閱全稿,還把稿子分給同學們,請他們幫助修正、校訂。此書得以問世,郭老師和諸同門與有功焉!

 

郭老師不單傳授書本上的知識,重視讀萬卷書,並且強調行萬里路。1986年,在他的極力爭取下,我們獲得了800元游學經費。這年炎天,我們一行八位同學從曲阜出發,一路西下。起首到開封感觸感染北宋遺韻,接著拜謁鄭州黃河母親、嵩山少林古寺、洛陽龍門石窟。華山險境感嘆之余,探訪西安周包養軟體秦漢唐古風、寶雞秦公一號年夜墓。接著南下,到達四川盆地,駐足成都杜甫草堂、樂山三江年夜佛。欣賞過峨包養女人眉風光之后,揮師東南,抵達山城重慶。然后搭船沿長江而下,領略三峽美景,漫游武漢三鎮。至貴池,再次上岸,直奔黃山。在這里兵分兩路,六位同學東進包養網VIP滬杭,而我和陳東兩位滬杭老客則折回北上,經蕪湖、南京,前往學校。整個過程途徑十多省,耗時兩月余,一路拜師訪古,游山玩水,樂趣橫生,收獲滿滿,徒增一部西游記!

 

八十年月后半葉的曲園,學術氣氛絕後活躍,經常有有名學者蒞臨講學,莘莘學子天然獲益匪淺,我當然也很愛護這些請益的機會。有一次,在李澤厚師長教師的講座上,我曾和他展開了劇烈的辯論。李師長教師是八十年月的“精力導師”,影響了一代人,我也深受其賜,但這并不影響我以同等的態度和他商討學術。若干年之后,我們成了社科院哲學所的同事,我依然著文批評他。

 

李澤厚(1930-2021),哲學家、哲學史家、美學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討所研討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

 

1988年炎天,我們迎來了畢業季。由于本校沒有學位授予權,只好在郭老師的帶領下,赴華中師范年夜學參加碩士論文答辯,有名文獻學家、中國文獻學學會會長張舜徽傳授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八位同學所有的順利獲得該校碩士學位。我的論文題目是《孔子言行資料述評》。在答辯會上,答辯委員張三夕師長教師以柯林武德的《包養行情歷史的觀念》質疑我的《論語》類文獻之說,好在我讀過這本書,便奇妙地以同樣的理論作回應,在這個嚴肅的場合惹起一陣歡笑。

1988年華中師范年夜學碩士論文答辯會,前排左三為中國文獻學學會會長張舜徽師長教師,左四為李毅夫老師,右一為駱承烈老師,后排右三為作者。

 

五、交  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不在深,有龍則靈。”曲包養妹阜師年夜雖然地處偏狹,但卻是臥虎躲龍之地,擁有一大量學植深摯的學者,而我的成長離不開他們的教導和栽培。除了三位碩士導師之外,在學術上對我影響最年夜的,當數劉蔚華老師包養合約

 

劉蔚華(1934-2020),哲學史家,易學家,曾任曲阜師范年夜學《齊魯學刊》主編,孔子研討所所長,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中國孔子基金會專職副會長。

 

如上所述,我1984年7月到孔子所任務,第二年2月赴上海進修,而劉老師在同年7月就調任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也就是說,我和劉老師的同事關系只持續了半年的時間。令人難以相信的是,恰是在這短短時間里,我們樹立了深摯的師生情誼——劉老師沒有給我上過一次課,但他對我的指導卻勝似老師。他教我寫文章,給我改稿子,引導我的標的目的,啟發我的思緒,諄諄教誨,諄諄教誨,言猶在耳。

 

一朝一夕,我的學術觀點有時候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打上了劉老師的烙印。我在1999年4月23日《光亮日報》發表的《從郭店竹簡看先秦哲學發展脈絡》一文中曾經提出,孔子思惟有一個“下學而上達”的發展演變過程,這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早年以“禮”為焦點的包養合約教化思惟、中年以“仁”為焦點的內省思惟和暮年以“易”為焦點的形上學思惟。前不久,王鈞林老師在和我閑談時無意中提到,早在八十年月中期,劉老師就在《孔子思惟演變的特點》一文中提出了孔子思惟發展三個階段的觀點。拜讀之下,我意識到劉老師的三階段說雖然和我并紛歧樣,但他從發展的目光來剖析孔子思惟的演變堪稱創見。可以想見,在交通的過程中,他的這個創見已經化作一粒種子深埋在我的年夜腦深處,直到生長出我本身的三階段說。

 

離開孔子所后,劉老師依然在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孔子集語校補》竣稿后,劉老師就悵然作序。書稿出書后,他又在序的基礎上寫了一篇題為《片言必采,考校亦精——讀》的書評刊于《中國哲學史》1999年第2期。記得八十年月后期我經常到濟南玉函路山東社科院宿舍拜訪劉老師,而他在九十年月中期為孔子基金會搬遷事宜頻繁造訪北京,幾乎每次都會和我見面,有一次我還請他和薛華傳授、李曦傳授三位山西人來六道口的家中做客。在劉老師的推薦下,1999年我當選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并和孔繁老師一路負責孔子基金會北京辦事處事宜。

 

由于在孔子所我最年輕,所以少不了承擔跑腿打雜的任務。有一段時間有名書法家包備五老師掛靠孔子所,我經常往他家送書信郵件,每次都和他聊上一會。除了學問之外,他經常和我談一些做人的事理,有時候也以書法作品相贈,我北京天通苑的客廳里一向掛著他的兩幅字。

 

當時的曲園包養情婦為年夜片農田所包圍,像一座獨立王國,但國土面積并不年夜,年夜約有六七百畝的樣子,所以王國的居平易近們活動范圍非常無限,大師抬頭不見低頭見,一朝一夕,全校教師差未幾都彼此認識,猶如一個溫熱的大師庭。平易近風則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樣淳樸,學生可以隨時到老師家里做客,老師也不消預約就到校長家串門。在全國高校中,生怕這是獨此一家的文明現象!

 

青年教師年夜多住在北操場東西兩真個四座筒子樓里,構成了一個國中之國。那個時候還沒有什么教學和科研指標,所以沒有幾多壓力。大師白日任務,當夜幕降臨,來自分歧專業的年輕而單純的靈魂們便經常聚在一路把酒言歡。當是時也,似乎人人海量,個個酒仙。三杯下肚,漸進佳境,大師無不激包養一個月價錢情萬丈,高談闊論,指點山河,肆無忌憚,一醉方休。此情此景,羨煞魏晉名流!這不是玩物喪志,荒廢學業嗎?非也!恰是在觥籌交錯中碰撞出了思惟的花火,瓊漿玉液里沉淀出真諦的本質。我的固定酒友重要有《齊魯學刊》的王鈞林、中文系的李新宇、政治系的權錫鑒等等,他們無不在學術界嶄露頭角,在各自的領域年夜顯身手。不過,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包養網推薦是那種氛圍釀造出來的密意厚誼,真摯而濃郁,深切而綿長,不是兄弟勝似兄弟。我時常惦念他們,惦念曲園,惦念那個時代……

 

曲阜作為孔子故鄉,在儒學研討中占有獨特的優勢,八十年月幾次主要的全國性和國際性儒學討論會在這里召開,吸引了各地學者紛至沓來。借此良機,我不單領略了張岱年、楊向奎、金景芳、周谷城、匡亞明、蔡尚思、嚴北溟、陳景磐、毛禮銳、殷孟倫、岡田武彥、陳榮捷、狄百瑞師長教師等老一輩學者的風采,也結識了辛冠潔、李澤厚、余敦康、湯一介、張立文、蒙培元、牟鐘鑒、丁冠之、錢遜、馬振鐸、薛華、杜維明、成中英、陳鼓應師長教師等當時年富力強的中年學者,而蘇淵雷、匡亞明、嚴北溟、楊包養違法向奎、殷孟倫等師長教師當時寫給我的墨寶一向收藏至今。

 

孔子所1984年9月舉辦的“孔子教導思惟學術討論會”是我任務以后參加的第一次學術會議,我和一位同事負責到兗州火車站接站(當時曲阜還欠亨火車)。蘭州年夜學的趙儷生師長教師出站后,是我接到的。師長教師身體高峻,儀表威嚴。當我把趙師長教師領到接站處后,同事就開始看名單,然后抬起頭來說:“名單里沒有您的名字呀!”趙師長教師一愣:“沒有?”同事答覆:“沒有。”趙師長教師不作任何解釋,二話沒說轉身就前往車站購票離開了,留下我們倆在手足無措中凌亂……后來聽說他并沒有當即前往蘭州,而是到他曾經任務過的山年夜探望老伴侶了。都說趙師長教師脾氣年夜,此言不虛!

 

趙儷生包養網單次(1917-2007),歷史學家,歷任東北師范年夜學、山東年夜學、蘭州年夜學傳授,甘肅省史學會第一屆副會長。

 

也是在這個會上,我曾持《孔子的感情理論和感情教導思惟》一文請有名教導史專家張瑞璠師長教師指教。后來劉蔚華老師告訴我,他發現張瑞璠師長教師在會議歇息時間仍在認真看論文,便關心腸提示了一下。張師長教師答覆說:“我在看郭沂同道的論文。”這讓我非台灣包養網常感動。

 

不過,我印象更深入的是孔子所于1988年5月11-15日召開的“青年學者孔子·儒學·傳統文明討論會”,這是中國改造開放以后第一次以青年為主體的儒學討論會。作為會議的重要籌備和組織者,在孔子所的支撐下,我參與了會議的整個過程。會議開得很是熱烈,連歇息時間也沒有放過。到了早晨,幾位伴侶意猶未盡,湊集在我狹小的宿舍里,繼續商討白日的問題。這已經是35年之前的工作了,當年的“青年學者”也不再年輕,但依然活躍在學術界,如施炎平、蔡德貴、張富祥、朱漢平易近、苗潤田、馬勇、王鈞林、周包養網推薦可真、顏炳罡、何俊、單世聯等等。

 

那個時候我特別喜歡拜訪名家。在復旦進修期間,天然不會放過前來授課的師長教師們,他們也很善待我這個毛頭小伙。裘錫圭師長教師回北京的前一天早晨,我前去告別,他把剩余的上海糧票所有的送給我了。周祖謨師長教師回北京,是我送的站。當我把行李放到行李架上的時候,他感歎了一句:“還是個兒高好啊!”其實我的個兒一點兒不高,能夠比清的周師長教師略占優勢吧。我到社科院哲學所任務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秋天,曾經給周師長教師打過一次電話,惋惜他已經記不起我了。后來看到師長教師病逝于1995年1月,立即清楚當時他已在病中,身體想必已經很虛弱了。到北京任務前后,我曾登門拜訪過樓宇烈師長教師、裘錫圭師長教師和葛兆光師長教師,此中樓師長教師悵然為我的博士論文撰寫評閱書,裘師長教師則為拙著《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惟》題寫書名。據裘師長教師門生沈培兄講,這是裘師長教師生平第一次題寫書名。葛師長教師曾在文中批評我的全國觀,亦顯坦誠之心。

 

裘錫圭(1935年生),古文字學家,曾任北京年夜學中文系傳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研討室主任,現為復旦理科杰出傳授,復旦年夜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討中間傳授、博士生導師。

 

周祖謨(1914-1995),語言學家,文獻學家,曾任北京年夜學中文系傳授,北京年夜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語言學會副會長,中國音韻學研討會名譽會長等。

 

樓宇烈(1934年生),哲學史家,佛學家,北京年夜學哲學系傳授,教導部人文社會科學研討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收拾出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全國宗教學會顧問。

葛兆光(1950年生),歷史學家,思惟史家,曾任清華年夜學傳授,現任復旦年夜學文史研討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傳授。

 

也是在上海期間,我還屢次拜訪蔡尚思師長教師和豐華瞻師長教師(豐子愷師長教師長子),更是嚴北溟師長教師家的常客。蔡師長教師住在復旦二宿舍的一座二層小樓里包養意思,客廳在樓上,應該是復旦最高級別的室第了,能夠還是他擔任副校長時的待遇吧。他和我談及他的門第、經歷、生涯習慣和讀書生涯等話題。當聽到他通讀《船山遺書》的情況時,我內心的感佩更是油但是生。他是一個愛憎清楚、守口如瓶的嚴謹學者。有一次他下樓為我開門,轉身看見樓梯上有一封信,他撿起來看了一眼信封,直接就扔到旁邊的渣滓桶里了,大要他不喜歡這個人吧。豐師長教師也是我在曲阜認識的。他應外文系之邀前來講學,參觀三孔時,我擔任導游。師長教師和藹可親,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一派紳士風度。他的客廳里掛滿了乃父豐子愷師長教師的字畫、畫像和照片,散發著藝術的馨噴鼻。嚴師長教師家生齒比較多,總是充滿著家庭的歡樂。他們熱情好客,常留我吃飯,這當然得益于我的孔子所同事、嚴師長教師的女令郎嚴茜子年夜姐。嚴師長教師不單是有名學者,並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他的封面題字為《孔子集語校補》增添了不少光榮。

 

蔡尚思(1905-2008),歷史學家,曾任復旦年夜學歷史系主任、副校長、顧問。

 

豐華瞻(1924-2005),翻譯家,豐子愷長子,曾任復旦年夜學外文系傳授,上海內文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圖為豐子愷筆下的豐華瞻。

 

嚴北溟(1907-1990),哲學史家,佛學家,曾任復旦年夜學哲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上海市哲學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古籍收拾規劃小組成員。

 

1985年秋天,借到杭州訪學之機,我前去被稱為“一代詞宗”的夏承燾師長教師貴寓討教。師長教師和藹可親,總是面帶淺笑,雖精力矍鑠,但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臨別時,他還特別囑咐我代他向劉乃昌師長教師問好,他們之間有師生之誼。但回曲園后,一向沒有見到劉師長教師。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至多半年多吧,我終于在校園里碰見劉師長教師,便告訴他包養妹:“夏承燾師長教師向您問好!”他先是一怔:“是嗎?”我以無可置疑的口氣說:“是啊!我是往年某時和他見面的。”只見他的面龐平靜下來,淡淡地又不無嘲弄地答覆我:“夏師長教師已經過世了。”原來夏師長教師已經于1986年5月遽歸道山。我立即覺得尷尬不已,仇恨本身沒有及時轉達夏師長教師的問候。

 

夏承燾(1900-1986),中國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定人,曾任浙江年夜學、浙江師范學院、杭州年夜學傳授,中國科學院(后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討所特約研討員。

 

劉乃昌(1930—2015),詞學家、宋代文學專家,曾任曲阜師范年夜學、山東年夜學傳授,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會長。

 

受李毅夫老師之托,1986年游學包養網心得途徑武漢的時候,我還前去武漢年夜學拜訪他的老伴侶、馬一浮和包養網車馬費熊十力師長教師的門生吳林伯師長教師。上世紀五六十年月,應同為熊十力門生、時任曲阜師范學院院長高贊非師長教師的邀請,吳師長教師曾在本校中文系任教,擔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和院務委員會委員。這次拜訪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延請吳師長教師擔任曲阜師年夜客座傳授,后師長教師果其行。師長教師看之儼然,即之也溫,雖一本正經,亦不掉熱情,還堅持留我在家中一路用餐。

 

吳林伯(1916-1998),《文心雕龍》研討專家,精于經學、諸子,曾任武漢年夜學中文系傳授,曲阜師范年夜學客座傳授。

 

六、惜  別

 

八十年月的中國,路況遠不發達,聯絡多有未便,更沒有互聯網的問世,這形成地區之間發展極不服衡。

 

在復旦進修期間,我已經暗暗下決心:必定要到年夜城市往!並且要為此不吝一切代價!不僅僅為了本身,主要的是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服務社會!

 

在當時情況下,實現夢想的獨一途徑是考博。1989年下半年,我開始謀劃此事。先赴北年夜中關園教工宿舍拜訪湯一介師長教師,得知第二年湯師長教師沒有招生計劃。那年北年夜中國哲學專業只要朱伯崑師長教師一人招生,台灣包養網研討標的目的是《周易》哲學,而當時我對《周易》還相當陌生,只好放棄。

 

湯一介(1927-2014),哲學史家,曾任北京年夜學哲學系資深傳授,中國哲學與文明研討所名譽所長,中心文史研討館館員,中國文明書院院長。

 

幸運的是,“嚴北溟”的年夜名出現在復旦的招生簡章上!于是當即前去上海,當時嚴師長教師已經病重。得知來意,嚴令郎嚴捷兄表現,父親的情況并不影響博士包養意思生的招收,這項任務將由他的導師潘富恩師長教師負責。于是,在他的建議和陪伴下,我前去復旦第十宿舍拜訪潘師長教師。

 

1990年3月,嚴師長教師去世。正如嚴捷兄所料,復旦中哲專業博士生招生任務,并沒有受這個變故的影響。也恰是在這一年,潘師長教師被國務院同意為中國哲學學科博士生導師,我也伴隨著初秋的清風如期來復旦園報到,成為潘師長教師擁有博導頭銜后以獨揚名義指導的首位博士生。

 

那一年,曲園考出了三位博士生。別的兩位是考進山年包養網ppt夜的傅永聚和考進上海音樂學院的侯康為。這曲直阜師年夜有史台灣包養以來的第一批博士生。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